中国古代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 民间蛇的灵异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 民间蛇的灵异故事

问题描述

中国古代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 民间蛇的灵异故事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在四大传说中,《白蛇传》的出现最晚,有学者认为它的源头是唐代的“巨蛇事件”。传说在唐天宝年间,有一条巨蛇“出于洛阳邙山下”,高丈余,长百尺,换成今天的计量标准,约为高3米,长31米。当时有一位胡僧,法号善无畏,他声称这条巨蛇是要“引洛水以漫洛阳”,便用法咒对其进行攻击,巨蛇几日后死亡。

新旧《唐书》对此均有记载,认为这是安禄山攻陷洛阳的先兆。《白蛇传》中法海和“水漫金山寺”,即来源于此。

唐人志怪小说《李黄》所述故事,与后来的《白蛇传》更为接近:

元和二年,陇西李黄……乘暇于长安东市。瞥见一犊车,侍婢数人于车中货易。李潜目车中,因见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李子求问,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依李之服。方除服。所以市此耳。”又询可能再从人乎,乃笑曰:“不知。

李子乃出与钱帛,货诸锦绣,婢辈遂传言云:“且贷钱买之,请随到庄严寺左侧宅中,相还不负。李子悦。

已晚,遂逐犊车而行。碍夜方至所止,犊车入中门,白衣姝一人下车,侍者以帷拥之而入。

李下马,俄见一使者将榻而出,云:“且坐。”坐毕,侍者云:“今夜郎君岂暇领钱乎。不然,此有主人否。且归主人,明晨不晚也。”李子曰:“乃今无交钱之志,然此亦无主人,何见隔之甚也。侍者入,复出曰:“若无主人,此岂不可。但勿以疎漏为诮也。俄而侍者云:“屈郎君。”李子整衣而入,见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见曰:“白衣之姨也。”中庭坐,少顷,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质皎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略序款曲。飜然却入。姨坐谢曰:“垂情与货诸彩色,比日来市者,皆不如之。然所假如何。深忧愧。”李子曰:“彩帛粗缪,不足以奉佳人服饰,何敢指价乎。答曰:“渠浅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傥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悦。拜于侍侧,俯而图之。

李子有货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钱三十千。须臾而至,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姨遂延李子入坐。转盻炫焕。女郎旋至,命坐,拜姨而坐,六七人具饭。食毕,命酒欢饮。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日,姨云:“李郎君且归,恐尚书怪迟,后往来亦何难也。”

李亦有归志,承命拜辞而出。上马,仆人觉李子有腥臊气异常。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遂觉身重头旋,命被而寝。先是婚郑氏女,在侧云:“足下调官已成,昨日过官,觅公不得。二兄替过官,已了。”李答以愧佩之辞。俄而郑兄至,责以所往行。李已渐觉恍惚,祗对失次,谓妻曰:“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大惊慑,呼从出之仆考之,具言其事。

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馀了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姓袁者,盖以空园为姓耳。

在宋《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白蛇的故事已转至杭州西湖。后生奚宣赞与卯奴,即为后来之白娘子与许宣,只是卯奴祖孙三妇人皆为嗜血的妖魔,后被龙虎山奚真人捉拿――

真人叫天将打。不打万事皆休,那里打了几下,只见卯奴变成了乌鸦,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道:“取铁罐来!捉此三个妖物,盛在里面。”封了,把符压住,安在湖中心。奚真人化缘,造成三个石塔,镇住三怪于湖内。

白蛇与雷峰塔就此勾连起来。

直到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才趋于完整。清代雍正年间,玉山主人在冯梦龙小说的基础上,编写出《雷峰塔奇传》。来到江浙地界,白蛇故事发生了很大变化:李黄化身许宣,善无畏化身法海。“巨蛇事件”和李黄的故事,两个惊悚传奇,最终演绎出一台美好的爱情剧。故事最初是以白蛇、青蛇俱被镇压至雷峰塔下告终,但这样的结局不符合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偏好,于是后来又敷衍出白蛇产子、白蛇之子高中状元前来解救母亲的情节。可以说,《白蛇传》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翻转幅度最大的:善化为恶,恶化为善。

1939年上海华新公司拍摄的影片《白蛇传》,虽原本也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已将妖气尽除,完全变成了一个人间爱情故事。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中国古代民间关于蛇的传说故事,民间蛇的灵异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心洞小编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生活美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生活美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SHENGHUO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