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三亚市保港初级中学校长周碧野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我市教育系统举办的第三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论坛主题提出来,让大家展开研讨。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探索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从点到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方位的提高教育质量。以下是我对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二是师资力量不均衡,三是学校管理水平不均衡,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因此要真正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去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乡村学校教育现状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规模小、起点低,资金缺口大、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首要任务是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从硬件上缩小城乡中小学校的办学差距。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要予以倾斜,要把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防止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扩大,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合格学校。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要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使所有中小学校在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等方面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为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资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要着重解决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短缺、学科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评价应以师德师风为主。通过弘扬正气、表彰先进等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二是要多形式、多渠道抓好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建立完善骨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各项制度。鼓励更多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指导教研等帮扶活动。采取骨干教师流动下乡送教等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紧缺、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要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稳定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对师资短缺的学校,要及时给予补充。(三)、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树立质量立校思想,稳步提高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的教育质量的差别是公认的事实,教育均衡发展最终所要解决的就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分析造成城乡教育质量差别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分清各种问题的轻重缓急,明确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任务,从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地有效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来解决农村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和主渠道,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提升全市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从以中考成绩为惟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向知识技能综合考核评价转变。 三是要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成败兴衰的关键,是办好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养成习惯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是要规范办学行为。